馬凱|國家追求效率 至要至難

三十年前,日裔美國學者福山發表了標題十分聳動的論文,「歷史的終結?」大受矚目。其要旨為,民主體制將成為所有國家政治體制上唯一的,也是最後的形式;既臻於此,就不會再改變。發表後各方議論紛紜。迨美國狂人總統川普出現,他終於提出重要的修正:穩定的政治體制,除了法治與民主,還要加上「國家治理效能」,否則將阻礙發展。

其實,早在二、三十年前,縱論民主與極權體制孰優孰劣時,我直指其中有一重大盲點,而以新加坡作為思維的參考。新加坡以一海島上的蕞爾小國,半世紀來力爭上游,不僅其每人所得在亞洲地區獨占鰲頭,而且歷來國家競爭力評比、國家治理評比皆名列前茅。從其政府體制、選舉制度等等觀之,一切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無一或缺;但就其國家領袖數十年來由李光耀及其子李顯龍一手掌控觀之,實質上更接近極權體制。

從另一個角度觀察,當一個政府素質極高,治理效率足以充分照顧國民的基本生活、維持安定的社會秩序,更進而讓民怨不起、人民安居樂業,這樣的政府最能長治久安。當民間力量相對薄弱,而執政者又十分強勢,甚至運用各種手段鞏固其權位,其國家體制即偏向於極權政體。

相對地,一個具足一切極權體制要件的國家,唯其執政者軟弱無能,導致民怨叢生。若民間力量持續滋長,其智慧、素質終於企及治理者乃至有以過之,這個國家會快速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,但人民生活苦不堪言。

因此,決定能否趨於穩定政治體制的關鍵,不在表面上的民主與極權,而在國家治理效率與能力。這正是福山修改其歷史終結論所加上的第三項要素。

兩蔣時代高度極權統治,但迄今仍有人懷念不已。自李登輝總統接任以後,台灣號稱高度自由民主,但經濟力量每下愈況、人民生活不斷沉淪、民怨日益高漲。此二者正是前述情況的最佳例證。

追求效率,對國家機器而言,是最大的挑戰;因為其間牽涉太多政治利害、人事傾軋、黨同伐異,但也正是對整個國家、全體人民最緊要的事。如何達成,才是最大的挑戰!

出處: 理財周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