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凱|全台首富如何圓夢

●馬凱/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,經濟評論家,《經濟日報》前總主筆,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。

一陣韓風吹過,拼經濟、翻轉高雄,一時成為當今顯學。但如何翻轉,韓準市長除了「貨賣得出去,人進得來,高雄發大財」的響亮口號之外,迄未見到任何具體作法,遑論高懸於其看板上的「打造高雄全台首富」。

在競選期間已獲選民認同的「九二共識」,一定會引來對岸的善意回應,而讓陸客顯著增加,為農產品打開寬廣出路。即使如此,仍遠遠不能令高雄成為全台首富。愛河的愛情產業鏈,固然搞得沸沸揚揚,但大家心知肚明,亦絕無打造全台首富之力。12月25日韓市長就任之後,遲早要面對這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,恐怕會令其信用大受折損。究竟該如何向選民交代?

不過,在韓總的競選語言中倒可看到絲毫玄機。他不止一次矢言要效法新加坡,其故安在?小小的新加坡,人均所得高達54,530美元,是臺灣的2.3倍,在亞洲各國中數一數二。然而細察其客現條件,卻樣樣都比不上高雄。則高雄豈能說無法趕得上新加坡?如果真能迎頭趕上,將人均所得提高到目前的兩倍,高雄不僅會是全台首富,放眼全亞洲,也會是響噹噹的角色。

為何新加坡能如此富裕?

新加坡何以如此富裕?就客現條件而言,只有高雄四分之一的土地,卻擠了兩倍多的人口;足以誇耀的,只是擁有一個天然艮港,又緊扼麻六甲海峽的咽喉,成為海上交通的重要樞紐。就此而言,高雄自不遑多讓。緊扼巴士海峽與臺灣海峽咽喉的天然良港高雄,早在三世紀之前,即已是東亞地區海運的要衝。顏思齊與鄭芝龍的船隊,獨霸東亞海域,各國通行船隻都需仰其鼻息。

其次,勤奮聰敏、節儉好學的華人占了新加坡總人口的四分之三,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推手。高雄的人口則全由華人構成,自勝出其一籌,而踏實、苦幹、勇於打拼的精神,更一點也不在其下。

更巧合的是,高雄與新加坡在緯度,天候上幾乎完全相同;因而不論人和、他利、天時,兩地不但在伯仲之間,而且高雄各方面都擅勝場。除此之外,新加坡基本上乃一全無資源的孤島,連飲水都必須仰給其宿敵馬來西亞。且其周邊盡皆相對貧弱的開發中國家,仰賴新加坡為其提供金融、煉油、轉運等服務,並無重大利益可圖。而此數者也正是新加坡立國以來最重要的支柱。

反觀高雄,除了四倍於彼的面積之外,還有整個台灣為其後盾,同時在鋼鐵、煉油、石化、造船等重工業以外,也早已建立完整的產業鏈。至於周邊地區,日韓之外,中國大陸更近在咫尺,經過二十年的飛躍成長,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強權,商機極其巨大;而居海峽此岸的臺灣,又握有遠勝群倫的優越地位。

為何高雄落在星國後?

高雄條件既是如此優越,何以會遠遠落在新加坡之後?我們發現,關鍵是以下兩端:新加坡立國以來,在李光耀父子的領導之下,其政府素以積極、幹練著稱。因而得以將有限的發展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,更能因應環境導致的任何變化,即時做成最佳解決方案。

其二則是,以其欠缺資源及腹地,為將海港及金融中心的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,乃銳意仿效香港,將部份地區打造為自由貿易區,絕大部份商品及人員可自由進出,關稅幾近全免,所得稅亦降至亞洲地區最低水準。更以極富競爭力的港務作業費用及最體貼的服務,全力招徠往來船隻以此地為轉運、集散中心。正是這樣的用心與努力,成就了新加坡人人稱羨的地位與超高國民所得。

高雄望其項背

高雄正是這兩方面無以望其項背。迄今為止,不但未能設置自由貿易區,而且諸多管制法規繁瑣而苛雜,比諸新加坡以外的許多鄰國乃至中國大陸猶有愧色。至於行政效能,則二十年來,自中央到地方,莫不將全付心力投入無謂的統獨對立、藍綠對抗;而民選的領導者一心只問選票、私利、權力分配,不問蒼生、不畏鬼神,更不屑拼經濟;行事泄遝、遇事推拖、反應遲鈍、錯誤百出,與新加坡恰背道而馳。唯此二者皆出於人謀不臧,與天時、地利、人和全無交涉,只是白白糟踏了上天賦與的出色稟賦罷了。

因而高雄之不如新加坡,非不能也, 實不為也!一旦領導者幡然醒悟,見賢思齊、一舉超越絕非難事。只需在高雄劃出一個區域,與新加坡約略相當,設置為自由貿易特區,然後參照新加坡的既有模式照本宣科,即八九不離十,一切問題多可迎刃而解。在九二共識的通關密碼已被選民接納之後,韓總如能趁此良機,乘勝追擊,全台首富的美夢,即可成真!

出處: ETtoday論壇新聞 | ETtoday新聞雲